只要说到一二八淞沪抗战,经常能看到或听到“十九军总指挥蒋光鼐、军长蔡廷锴”或“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、总指挥蒋光鼐”等等说法。网络媒体自媒体中有,报刊书籍中有,甚至中央电视台中也有。
抱歉!这是错的,至少是含混不清的。
十九路军与十九军是怎么的一种关系,总指挥与军长是怎么的一种关系,看来还真的有必要说一说。
先说一说十九路军和十九军的组建。
1930年中原大战中,蒋介石为加强津浦方面的战力,于这年的7月,将列入蒋军阵营的粤系陈铭枢部编组成第十九路军,以蒋光鼐为总指挥,辖蔡廷锴第六十师和蒋光鼐自兼的第六十一师。十九路军这是这么诞生的。
第几路第几路,原本只是一个作战编组,而并非一级编制单位。其特点:一是可大可小,二是因战而设,战后取消。大概也就是考虑陈铭枢这支私家军队需要有一个固定的编制,或许也是为了蒋蔡二人的平衡,或许是出于歹意想故意制造二人间的矛盾,等等等等吧,也就是在十九路军建成的稍后,8月,又建成一个第十九军,以蔡廷锴为军长,所辖同样是这两个师,即蔡廷锴自兼的第六十师和蒋光鼐兼师长的第六十一师。十九军也就这么诞生了。
再说一说十九路军与十九军的关系。
十九路军与十九军不是一个单位的两个名称,而是两个单位。但这两个单位不是横向的关系,而是上下隶属的关系,即十九路军是十九军的上级单位,十九路军总指挥是十九军军长的上级长官。比较特殊的是这上下两级单位是独子单传,也就是说,第十九路军只下辖第十九军这一个军。
上图即十九路军和十九军组建初期的编制序列,您瞧这隶属关系,是不是有点乱?大概蒋蔡二人也感到了尴尬,不久便双双辞去了师长的兼职,但那是半年多以后的事儿了。
按说,第十九路军是战时编组,而非平时编制,打完仗就该取消,可问题是民国的历史怪就怪在你不能按“应该怎样”去解读它,实际上,就和几乎所有杂牌军编成的各路军一样,十九路打完仗没有取消,而是和十九军并存着。
国民党统治时期,一路军只辖一个军的情况并不鲜见,比如刘镇华第十一路军,就长期只有一个第十五军,马鸿逵第十五路军,就长期只有一个第十一军,杨虎城第十七路军,也较长时间只有一个第七军,所以第十九路军只有一个第十九军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。
缺德就缺德在这两个“十九”上了,不知哪个混蛋,将这两级上下隶属又独子单传的单位,都冠以“十九”的番号,这就好比爸爸叫张三,儿子也叫张三,让人能不经常弄乱了套吗?
上海一二八抗战时,因为有张治中第五军的加入,此时的第十九路军所辖为第十九军和第五军两个军。有些书刊媒体将第五军与第十九路军说成是并列单位,对不对呢?这要看从哪说。从政治派别来说,一个属于中央军蒋介石集团,乐橙客户端,一个属于粤军陈铭枢集团,这么说就没毛病。但若从作战序列上说,这么说就有问题了。从作战序列上说,此时的第五军也是第十九路军序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,它是与第十九军并列而不是与第十九路军并列。这是不是有点绕?是有点绕,我都觉得有点绕。
一二八抗战结束后,第五军就从第十九路军的编制序列中撤编了。如果它不撤编而长期存在于第十九路军编制序列之中的话,估计这种误读就不至于发生的如此频繁。或者虽然它是一脉单传,但如果它的上下两层番号不都用“十九”这同样的数字,混淆的频度也会大大降低。比如抗战初期的杂牌军庞炳勋第三军团,军团之下只辖一个四十军,而四十军又只辖一个三十九师,三代单传,不是也没有人经常弄混吗?假如他这个第三军团下面唯独仅有的四十军把番号改成第三军的话,你就瞧热闹吧。
十九路军和十九军,不知我说清楚没有。
相关的主题文章: